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时间:2016-05-09 10:3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雷玉娥 点击次数:

  [摘要]时间是一种语言。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时间语言。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时间观,但是这些时间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全球化和世界局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了解这些差异和变化能帮助我们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时间观 跨文化交际 全球经济一体化 差异 失误 

  一、概念及相关理论简介 

  时间观(Chronemics),又名时间学,是研究人类在互动过程中,如何认知、使用及建构时间的一门学问。时间观归属于非言语交际的范畴。 

  Edward T. Hall把人类认知的时间划分为三种:正式时间、技术性时间、非正式时间。正式时间指时间的区分单位。人类依照太阳与地球运转的关系,主观性地把时间划分为世纪、年、四季等计算单位。在不同的星球,时间的长短计算会产生差异。技术性时间跟行话一样,非专业人士很难了解其这种专业性的时间,如光年。技术性时间对人类沟通的影响不大。非正式时间就是指人类生活的时间。这种时间观念来自我们对正式时间单位的认知。研究非正式时间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Kluckhohn & Strodbeck把时间划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取向;第二种方式是把时间分为一元时间(单线性时间)和多元时间(多线性时间)。 

  二、中西文化对时间的认知差异 

  根据Hall的时间观,一元时间(单线性时间)文化的人把时间看成是线性的,认为时间不仅可以进行分割、进行计划,而且还可以经营管理。因此,时间既可以“节省”下来,也可以“挥霍”出去。这可以从以下谚语中得到体现。“Time is money.Money lost,little lost;time lost,everything lost. Time is life and when the idle man kills time, he kills himself.”他们强调日程、阶段性和准时性;严格遵守时间约定,做事讲究计划性。他们做每一件事都有计划性并绝对遵守时间。他们一次只做一件事。他们注重的是目标、任务和结果,而不是人际关系。人们社会活动严格地受时钟的控制,在社交场合早到或晚到十分或十五分钟就算失礼。“时间就是金钱”早已成为西方人的生活信条。人们时时刻刻都有一种时间“紧缺”意识。因此预约成为西方人在时间精确性表现上的一种文化,也是西方人普遍的社会习惯。但是多元时间的人认为时间是圆形的,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因此,很多人做事喜欢拖沓,准不准时是次要的,甚至不是问题。很多中国人与人约会定时间只会给出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如:我们明天上午见面时再聊吧。这就暗示已经决定的时间是可以改变或推迟的。无论是谁迟到,另一个必须等上一段时间,而且没人会对此提出异议。从这点可以看出他们对待时间比较随意。他们同时做多件事情。如:商场的服务员同时服务几个客人,这在中国是常事。在社交中,他们重视人的实际参与、交易的完成,而非预先计划。此外,很多人公私时间不分明,做不完的工作往往带回家做。生活与工作不分家是职场上司空见惯的不成文规矩。与此同时,他们把人际关系看得很重,并习惯于在同一时间做不同的几件事情。 

  Kluckhohn & Strodbeck把时间划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取向。过去取向文化的人很看重传统,崇拜祖先,强调以史为鉴,倾向于让以往的经验来指导未来,重视年龄与资历,在称谓上喜欢使用“老”“大”,喜欢拍古装戏、历史片,厚古薄今。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尊重过去,在做事之前,都要事先考虑过去有没有做过这件事,以及这件事情产生的影响等,而且今天做得如何也以过去为评价标准。人们喜欢引经据典、求静求稳,循规蹈矩已成为一种社会规范。“老”字在中国人的脑海里代表着年长、经验丰富。如:老马识途、老当益壮、老成等。所以,中国人在时间取向上倾向于过去。现在取向文化的人认为当前具有重大意义,并认为未来是模糊和不可控的,强调活在当下。他们的生活比较悠闲、放松,节奏较慢。菲律宾、拉丁美洲国家、阿拉伯国家属于这一类。未来取向文化的人极少回顾过去,一切着眼于未来,喜欢拍科幻片。他们憎恨拖延、不守时间的人,相信未来可以驾驭,很少循规蹈矩,很少崇拜祖先。他们喜欢预约并提前规划自己的活动,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美国就是一个未来取向的国家。美国人认为时间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有始有终的,是能够用日历来衡量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一旦流逝便无法挽回。现在的可以握入手中,但也正在过去。只有未来才是可以规划和努力争取的,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美国人做事时很少看过去。在他们看来,现在和未来最重要,过去没有那么重要。他们认为年轻人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往往忽视对老年人的重视。他们这种未来时间的取向与他们国家的历史有关。美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没有充足的传统和经验可以遵循。他们普遍相信机会人人均等,个个怀揣“美国梦”,并相信未来是可以驾驭的。只要努力奋斗,就可获得成功。受这种未来时间取向的影响,美国人比较活跃、乐观,很少循规蹈矩,喜欢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他们努力工作,旨在建立一个美好的现世生活。如:嫁娶可爱的对象,住美好舒适的房子,开时髦豪华的轿车等现世的享受。美国人也重视未来,如:国防、经济或太空等政策的拟定,通常延伸到几十年之后。 

  三、中美时间观产生的根源 

  在美国有86%的人是基督徒,因此他们的时间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圣经里的Jesus是个很活跃的人,他喜欢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拯救苦难者,圣经里所发出的强有力的信号就是勇敢。因此,美国人敢于创新、勇于发明,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建国的时间短(1776年7月4日—至今),主流文化建构的时间短并主要经过两个阶段:最早到达大西洋海岸的英国人带来了英国人的价值观、法律制度、商业模式;这些早年定居美国的人遭遇到新移民的竞争,加上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了生存,一切得靠自己。这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他们的思维模式、信念、价值观和态度都要适应那种生存环境。在那种环境下,个人主义显得尤为重要。美国人把妨碍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做决定看做是侵权行为。在单线性时间取向的影响下,人们凡事依计划而行。因此,一个时段只能做一件事,时间约定后,早到或晚到十或十五分钟,在社交上就算失礼。所以,“准时”是单线性时间取向文化的主要特色。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主要以圆式时间观念为指导。而这种时间观念根植于农耕文化基础之上。中国三面靠山、一面朝大海:北是西伯利亚、蒙古高原、戈壁滩;西边,高山把它跟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分开;西南部,喜马拉雅把它跟印度分开。这种地理环境的隔离使得中国先民以农耕为主。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是顺天应时、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年年如此,循环不已。人与人之间也是互相依靠,关系和谐,人们从来没有把自然当成对手来对待。农耕田园文化把人与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整体。他们把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斗转星移等自然现象归纳总结,形成此消彼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的“阴阳”观念。这种传统的时间观念使人们形成了时间充裕的感觉,养成了不紧不慢的休闲做事方式。在钟表传入中国之前,古人对时间计算也只是大致的、模糊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这可以从古人用鸡鸣报晓,用沙漏、燃香等方法来计时得到佐证。此外,在传统的道家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影响下,人们认为宇宙生命是一个大循环,在循环往复的时间中发现并总结规律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循环不已、不断轮回的时间意识,逐步形成了东方社会圆式时间观念。加上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行动的每个步骤都是由周围的环境临时决定的,不受时间的制约。因此,做事表现出灵活性较强、计划性较差的特点。在社交活动中,以人际关系与和谐为重,准时或不准时是次要的事,甚至不是问题。约会的时间具有弹性,多件事可以同时处理,彼此情感凌驾时间之上,公私时间不分是圆式时间观的特点。 

  四、全球化及世界局势的多变对中美时间观的影响 

  时间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稳定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变。全球化给人类生存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科技的突飞猛进、交通通讯的发展把地球的各个角落连成了一体。文化与文化之间所形成的全球依存性,已经取代了往日那种沉溺于地域性文化的隔离孤立的生活方式,成了当今人类生活的常态。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相互影响,时间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人旧有的时间观念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如: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时间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并已经开始计划时间、提前规划时间。预约、守时等西方社会规范也正在逐步被我国所接受。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去串门。个人隐私越来越得到尊重,具体表现在探亲、访友都要事先预约,而不是临时去登门拜访,就连父母去探望子女也会提前通知。很多有条件的家庭,父母也不跟子女共住一个房子,而是各自分开生活,彼此互不打扰,给对方留有空间。此外,现代中国人对未来也有所重视。例如:很多中国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这一切都表明中国人的传统时间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时间观念正在形成。 

  在美国,9.11恐怖袭击发生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对“上帝-超自然之力”产生了怀疑,因为恐怖袭击夺走了很多无辜的生命。尽管他们对上帝如此虔诚,但在危机关头并没有得到上帝的护佑。那次灾难也让他们明白命运不掌握在上帝的手里,而在他们自己的手里。他们觉得未来难以预料、更难把控,最好的生活方式是活在当下。这个例子说明很多美国人正由未来取向的时间观转变为现在取向的时间观。 

  五、总结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时间语言。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时间观。每一种时间观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中国和西方国家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国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辉煌。同样,西方人凡事受制于钟表的做法有时显得过于僵化和刻板,可借鉴中国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将本民族的文化作为衡量他文化的标准或参照物,更不能对他文化产生排斥心理。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应该得到认可和尊重。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中西文化相互渗透,思想观念相互影响,继而使得时间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不应沉溺于地域性文化的隔离孤立的生活方式,而应走出本民族文化的局限,真正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念,从而避免因时间观念差异所引起的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4-75,137-139. 

  [2]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4-167. 

  [3]Larry A.Samovar et 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67-170.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