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19 13:0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贺硕怡 点击次数:
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曾说过:“创新是灵魂,要把研究生质量搞上去主要靠创新”。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旨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它“直接为科学技术提供高素质人才,同时也直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创新理论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创新”一词的解释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或者“指创新能力,新意”。现代社会,人们关注“创新”一词始于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A"Schumpeter)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经济创新”概念。熊彼特认为在经济领域内,创新可以通过引用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供给来源和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几种方式来体现。[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创新也不局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被用在不同的领域上,从技术创新到自主创新,从科技创新到社会创新,创新概念和理论的形式己经可以满足各个学科各个科研领域的需要,创新一词己经完成了从单一到复杂的转变,并且已经覆盖了整个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需求。
基于上述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内涵分析,结合研究生教育特性,我们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包括下列范畴:(1)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出和理解新概念的能力、用专业术语描述新问题和规律的能力、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非逻辑思维能力:(2)探索和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寻求和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的能力、突破旧的丰富和形成新的学科发展体系的能力;(3)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4)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科研公关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5)学术交流能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专著或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将新的学术思想、信息或知识传递给全世界并不断提高自己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的能力;(6)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自我养成的能力:调整自己创新意识(动机、需要、兴趣等)的能力、激发自我创新精神的能力。[2]
二、创新的相关理论
1、马兹罗创新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兹罗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马兹罗创新理论。马兹罗认为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中一种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体现对全世界都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能所表现的创新能力;另一种是体现在一般普通人身上的,是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创新能力。论文发表[3]前者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等。而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则不拘于创新目标的大小,而是对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一种变革求新的态度,以获得创新的乐趣和享受,其创新成果对自己来说是新型产物,但对他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新事物。[4]
2、沃拉斯创新四阶段模型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沃拉斯通过对创新行为的研究,提出了以创新思维为研究对象的沃拉斯创新四阶段模型理论"沃拉斯认为,在创新过程中是需要有创新思维的,在创新思维形成以及完善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5]每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的操作内容及目标。
(1)准备阶段:熟悉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问题的特点。为此要围绕问题搜集并分析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2)孕育阶段:创造性活动所面临的必定是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尝试运用传统方法或已有经验必定难以奏效,只好把欲解决的问题先暂时搁置。表面上看,认知主体不再有意识地去思考问题而转向其他方面,实际上是用右脑在继续进行潜意识的思考。这是解决问题的酝酿阶段,也叫潜意识加工阶段。
(3)明朗阶段:经过较长时间的孕育后,认知主体对所要解决问题的症结由模糊而逐渐清晰,于是在某个偶然因素或某一事件的触发下豁然开朗,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这种解决往往突如其来,所以一般称之为灵感或顿悟。
(4)验证阶段:由灵感或顿悟所得到的解决方案也可能有错误,或者不一定切实可行,所以还需通过逻辑分析和论证以检验其正确性与可行性。
三、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1、文化因素
文化之“道”,赋予人之行为以意义和根据,使社会生活各领域、各方面有了内在的相关和逻辑上的一致,进而成为人之生存、社会之运行的深层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制度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都可以而且应该从文化上加以理解,甚至从根本上看都是文化问题。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其中一以贯之的文化性格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上的执著于人间世道的“实用理性”。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善于用清醒理智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在有限中求无限、于实在中求超越的性格,深深地烙印在研究生群体身上。更具体地说,读研成为改善生活境遇的跳板,成为逃避就业压力的缓冲,成为提高自身身份的筹码,受这一系列单一性、低层次性的价值目标的驱使,文凭成为读研的终极指向,其结果只能是学习动力不足,对新问题麻木,对创新灵感无动于衷,即便是有了新的想法和创意,也坐不住冷板凳,很难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
2、信念因素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