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2)
时间:2013-09-16 16:4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范贤昱 点击次数:
价值目标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过艰苦的、长期的探索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追求,一经确立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价值取向则是人们围绕如何实现价值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主体牢牢把握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方向,使之既要从现实的具体情况出发,把价值目标与现实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寻找到实现价值目标的最佳途径;又不能使这种“寻找”运用或“结合”离开价值目标或者背离价值目标。对贫困大学生实施教育救助的价值目标本应该是帮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业,但是对于现在的情况而言,应该是从本质上帮助他们脱贫,这种本质是指贫困生获得自我发展、独立的能力,真正的从心理或是生理上脱贫。
(三)网络嵌入性:获取丰富社会资源
将嵌入性引入到网络的社会结构中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的启示:社会网络的主体之间存在着关系的嵌入,同时,网络又是社会资源的载体,资源嵌入在社会网络结构中,社会主体之间通过关系的嵌入传递着社会资源。贫困大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处于这样的社会网络之中,可以向学校申请教育救助,利用自己所处的社会网络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如可利用学校安排的实习,或者是由学校提供的消息可以申请校外的教育救助,当然,除了学生自己,校方也可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来联系企业、社会团体,为贫困生的救助联系多方赞助,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四)提高贫困生自我的社会资本
持社会资本能力观的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他们更加注重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如何利用已经建立的社会资本获取资源。如波茨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身份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的一种资产,社会资本是嵌入的结果。
贫困生进入到大学之后,应该审时度势,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社会网络,在这种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不断提升自己这种获取资源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的这种社会资本不断提升,贫困大学生也才能更快更好的脱贫。
参考文献:
[1]刘永琴.高校贫困生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高教探索,2001
[2]朱莉安·勒·格兰德,卡洛尔·普洛佩尔.《社会问题经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6
[3]周长城.《经济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