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中国法律的形状(下)   (5)

时间:2016-03-02 10:4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思达 点击次数:


  五、结语
  在这篇文章里,笔者沿着齐美尔所开创的社会几何学传统,提出了一个理解法律系统整体社会形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由此将当代中国法律系统的社会形态概括为十六个字:内圆外方、三位一体、二元对立、法政合一。其中"内圆外方"是这一法律系统的社会结构,"三位一体"是其运作方式,"二元对立"是其价值观冲突,"法政合一"是其文化核心。这个社会几何学概括的本质并不是抽象的数字和形状,而是这些数字和形状背后所体现出的社会分化与整合的具体形态特征。由于选题的宏大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讨论了当代中国法律系统在空间维度最为显著的四个社会形态特征,而并未过多涉及其时间维度,即法律系统的历史变迁过程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但必须强调的是,时间维度恰恰是解释社会形态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的要害,这一重要问题将留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同时,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法律系统的社会形态,因此并未涉及中国法与外国法之间的比较,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笔者所描述的四个社会形态特征与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法国家)法律制度的相应特征有明显的区别。然而,笔者并不试图像费孝通那样为了说明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的基本结构而将西方社会的基本结构笼统地归纳为"团体格局"--这种跨越文化历史语境的归纳只能产生不符合社会事实的所谓"理想类型",而并不能增进对于外国法律与社会的真实理解。
  对于正在试图摆脱"复制加解读"的研究方式束缚的中国法理学而言,笔者希望本文能够开辟一个新的学术进路,使今后的法律社会学研究不再集中于权力、话语等批判性视角或者基于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而是更加关注法律系统运作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形态,着重理解和分析那些"活生生的人,实实在在的案件与真真切切的历史"。此外,笔者更希望本文能为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在立法、司法、法律职业、纠纷解决等方面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个在理论层面彼此对话和整合的可能性--法理学的使命,归根结底正在于此。
  〔1〕关于中国民众法律意识的研究,参见MaryE.Gallagher,"MobilizingLawinChina:'InformedDisenchantment?andtheDevelopmentofLegalConsciousness,"40Law&783-816(2006)。
  〔2〕刘思达: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历史与反思"《法律和社会科学》(第7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GeorgSimmel,GeorgSimmelonIndividualityandSocialForms,ed.D.N.Levin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71.
  〔4〕NiklasLuhmann,hawasaSocialSystem,trans.K.A.Ziegert,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
DonaldBlack,TheBehaviorofLaw,AcademicPress,1976.
  〔5〕丁alcottParsons,TrSCOOSyrm,FreePress,1951."AGIL范式"指的是"适应"(Adaptation)、"目标达成"(Goal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和"潜在模式维护"(LatencyPatternMaintenance),四者共同构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
  〔6〕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范愉:简论马锡五审判方式种民事诉讼模式的形成及其命运"《清华法律评论》1999年第2期;
       〔8〕虽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李娟: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
       〔10〕张希坡:《马锡五与马锡五审判方式》,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11〕侯猛: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政法治理方式--基层政法委员会个案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侯猛:最高法院访民的心态与表达"《中外法学》2011年第3期。
  〔12〕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谭世贵、李建波:论司法和谐及其实现",《时代法学》2007年第4期。
  〔14〕凌斌:法治的两条道路",《中外法学》2007年第1期。
  〔15〕JeromeA.Cohen,TheCriminalProcess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1949-1963,Har
vardUniversityPress,1968.Shao-ChuanLengandHundahChiu,(Cr-MaoChina,
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1985.SidaLiuandTerenceC.Halliday,^RecursivityinLegalChange:
LawyersandReformsofChina?sCriminalProcedureLaw,"34Law&SociblInquiry,911-950(2009).
       〔16〕赵旭东:理性看待法院调解的强制性因素",《法学家》2007年第6期。
  〔17〕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刘思达:当代中国日常法律工作的意涵变迁(1979-2003)",《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0〕刘思达:《法律变革的困境--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反思》,载《失落的城邦: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页3-19。
  〔21〕苏力:法律人思维?"《北大法律评论》(第14卷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ElizabethMertz,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