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陈柏峰:缠讼、信访与新中国法律传统一法律转型时期的缠讼问题"《中外法学》2004年第2期;刘思达:《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
〔23〕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24〕JeromeA.Cohen,supranote11.Shao-ChuanLengandHundahChiu,supranote11.SidaLiu
andTerenceC.Halliday,supranote11.
〔25〕刘思达:法律移植与合法性冲突一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基层司法"《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6〕左卫民(等):《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7〕2012年《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459条。
〔28〕何永军:乡村社会嬗变与人民调解制度变迁"《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1期。〔8〕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93-99条。
〔29〕2010年《人民调解法》第20、2条。
〔30〕傅郁林:中国基层法律服务状况的初步考察报告--以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为窗口"《北大法律评论》(第6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尤陈俊:嵌入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乡镇司法所"《法学纪元》(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刘思达、吴洪淇:法律边疆地区的纠纷解决与职业系统"《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1期。
〔32〕李学尧:非道德性一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33〕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4〕赵娟:《本溪县法院:调解超市"里定分止争》,载《辽宁法制报》2012年5月9日
〔35〕侯欣一:《从司法为民到人民司法一陕甘宁边区大众化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6〕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北大法律评论》(第11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7〕陈光中:严打与司法公正的几个问题",《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2期。
〔38〕何永军:中国治理刑讯逼供六十年的经验"《法律和社会科学》(第7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9〕强世功:法律共同体宣言"《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
〔40〕霍宪丹:法学教育的历史使命与重新定位"《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法学》2006年第2期;郑成良、李学尧: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衔接--法律职业准入控制的一种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期。
〔41〕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42〕陈卫东、徐美君:《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左卫民,见前注〔24〕。
〔43〕MinxinPei,"Citizensvs.Mandarins:AdministrativeLitigationinChina,"152832-862(1997).
Kevin0?BrianandLiangjiangLi,^SuingtheLocalState:AdministrativeLitigationinRu
ralChina,"51China]ournal,76-96(2004).
〔44〕MaxWeber,EconomyandSociety,eds.G.RothandC.Wittich,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78,pp.654-658.
〔45〕(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6〕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晏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页28;贺卫方:《全能型衙门:传统与影响》,载《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页244-246。
〔47〕汪庆华:《政治中的司法--中国行政诉讼的法社会学考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汪庆华:"司法'信访化'危害"《新世纪》2011年第2期。
〔48〕苏力:中国司法中的政党"《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9〕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0〕王中华:《当代中国律师政治参与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1〕刘思达:法律职业的政治命运"《交大法学》2013年第1期。
〔52〕程金华:法律人从政--合理性分析及其验证"《中外法学》2013年第1期。